为了贯彻党和国家加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精神,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大数据专业委员会拟组织开展“基于数据支撑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实验区”研究项目(以下简称“拔尖创新人才实验区”),驱动创新人才大中学衔接培养。
基于数据支撑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实验区研究是贯彻习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与国内致力于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区域建设培养共同体,探索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技术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深度融合的教育模式,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施精准定位、综合评价、分层教学战略,建构新高考背景下的拔尖创新人才成长数据模型,强化对优秀高中生基础学科能力和综合素质的一体化培养,贯通优秀高中与高水平大学的创新人才衔接培养通道,为区域提供整体性的“双一流”大学人才培养一站式解决方案,充分发挥大数据技术对教育变革的支撑作用。该试验区申报指南如下:
一、申报范围
根据“强基计划”要求,全国范围内符合条件的地方教育行政或研究单位和高级中学(包括公办和民办),少量初中、小学校。总数控制在10个左右。
二、主要任务
(一)积极参加“爱国·奋斗”素质拓展活动。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招生考试研究分会联合部分“双一流”高校,共同举办优秀青少年“爱国·奋斗”科技创新与素质拓展活动,活动宗旨为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扣国家发展战略和新兴产业经济发展方向,贴合国家和社会需求,激发科学热情,鼓励创造价值。
“实验区”将组织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中学生积极参加“爱国·奋斗”活动,使青少年近距离了解顶尖大学的育人特色与专业特点,培养全体中学生的爱国梦、报国志、科学情、团结心,树立中学生将个人发展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紧密结合的远大志向。
(二)开展以“问题导向”的课题研究
共同承担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国家社科基金课题——“新高考制度下区域推进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协同治理研究”(课题编号BHA200136)的课题研究任务,并可申请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大数据驱动拔尖人才培养”专项课题,问题导向,切实解决实验区(校)实施过程中的难点热点,专委会聘请专家定期开展过程指导与成果评审。
(三)拔尖创新人才成长数据库构建
“实验区”将使用清华大学牵头组织的中学生标准学术能力测试(THUSSAT),THUSSAT是面向优秀高中学校和学生提供高区分度的水平测试,测试分为基础性测试、适应性测试和诊断性测试,考试测试命题采用大学视角与中学教学要求相结合的方式,数据分为写实性数据和分析数据两个部分,运用计算机考试和大数据的先进技术,提供全面立体的深度评价,并建立“拔尖人才成长数据库”、基于大数据分析甄别和选拔出具有拔尖创新人才潜质的优秀学生。
(四)高端的研究性学习课程资源链接
“实验区”引入了全国最大的高中生在线研究性学习平台——创新教育实验室,为合作区域或学校的创新老师搭建创新课题资料库,覆盖理学、工学、人文、社科四大领域二十余个专业方向,全面提升学校创新课程的教学质量。创新教育实验室平台基于大数据技术,记录每个学生真实、完整的研究性学习过程数据,形成个人学习行为的用户画像,精准分析个体学习特点、满足个性化成长需求,提升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
(五)基础学科专业能力提升
高中是创新素养培养、创新人才成长的重要关键期。“实验区”携手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创新教育专业委员会依托国内顶尖高校强大的科教资源以及北京市顶尖中学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为区域或学校开展“新高考改革专题培训”“新高考命题趋势主题交流分享会”“基础学科专业能力培养”等系列活动,促进学校内涵发展和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使优秀中学生成为拔尖创新型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六)“实验区”研究成果总结推广
总结提炼“实验区”研究成果,邀请双一流高校的招生负责人及院系专家教授、高中校长、骨干教师、优秀学生和家长代表,举办研讨会,交流新高考背景下“实验区”创新人才选拔和培养模式,建立中学与高校紧密衔接的机制和桥梁,从而让中学教师、学生和家长更近距离了解大学育人特色、专业特点和选拔标准,促进大中衔接培养模式的革新与升级。
三、申报单位条件
1.各地方教育行政或研究单位,成立三年以上的高级中学、初级中学、小学校,具有独立法人资格。
2.具有项目实施的工作基础、人才条件和技术装备;具有完成项目的良好信誉度。
3.项目负责人主持过省部级或以上课题,具有本领域较丰富工作经验和较高的成就与造诣,熟悉本领域技术动态及发展趋势;
4.实验区(校)要申请加入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大数据专委会理事单位;
5.按教育部相关文件要求开展“强基计划”工作,并进行创新人才大中学衔接培养;
6.成立“拔尖创新人才实验区”领导小组,实验区(县)高中或实初中或小学至少有10%的学生参与该项目,实验校至少有20%的学生参与该项目;
7. 实验区要有10%的教师参与研究,实验校要有30%老师参与研究。
8. 有专项经费保障,主要用于数据库建设、过程指导、培训研修、教学资源建设和相关硬件建设等。
四、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大数据专委会提供的服务
1.对接专家资源。帮助实验区推荐驻或长期指导区(校)专家,促进实验工作快速开展。
2.介绍相关数据资源。数据采集、存储是项目成功的基本保障,各实验区(县)、校依据当地采购政策进行相关数据资源采购。
3.教育质量包括学业质量测评。专委会监督相关单位开展好学生质量测评工作,坚持第三方测评的科学性、权威性和国际性。
4.建立数据分析模型。实验区办公室聘请相关数据分析专家在学术委员会指导下帮助实验区(县)、校分析大型测试数据,引导教师精准施策,突出项目的效果。同时实验区办公室定期对实验校相关人员进行培训,重点是研究方法、数据思维、信息能力等方面。
5.凝练成果。专委会帮助实验区(县)、校不断总结提练研究成果,协助各单位研究人员发表论文和出版学术著作。
6.理事单位享有的所有服务。
五、申报要求
(一)材料要求
1.申报单位需按要求提交《“基于数据支撑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实验区”申请表》及相关附件材料一式三份,并附电子文档。所有书面材料用A4纸打印并按上述顺序装订成册,并加盖公章。
2.申报项目的电子文档名称要与申报项目名称一致。
3.填表内容应力求完善、表达完整、叙述准确;外来语要同时用原文和中文表达;第一次出现的缩略词,须注明全称;内容过于简单,不能说明项目情况者,视申报材料无效。
(二)报送程序
1.实验区(县)申报单位将申报材料在当地方教育行政或研究部门盖章后报送,实验校按隶属关系报送到相应的教育行政或研究部门盖章后报送。
2.项目申请表文本材料、电子文本的内容必须一致。项目正式受理后,不得随意修改申报材料,必须要修改则报送大数据专委会实验区管理办公室。
3.电子文本按要求发送至指定电子邮箱(dashujuedu@126.com)。
(三)时间要求
实验周期原则上三年。
实验区管理办公室每季度召开一次专家评审会,对申请“拔尖创新人才实验区(校)”的材料进行评审。
六、基本程序
1.申请与批准,有关区(县)、校自愿申请,实验区评审。
2.开题论证,实验区聘请全国知名专家和领导举行线上线下开题会,一是教育部司局和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领导,二是双一流建设高校招办主任,三是专委会领导和专家,四是知名学校校长。
3.按计划实施,各实验区(县)、校按照计划分步实施,注重过程材料收集,整理好电子档案。
4.引进资源,助推数据库建设。
附件:“基于数据支撑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实验区”申请表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大数据专业委员会
2020年9月25日
“基于数据支撑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实验区”申请表
单位名称 |
|
|||||
申请人姓名 |
|
职务 |
|
联系电话 |
|
|
领导小组 |
组长: 组员: |
|||||
申请理由 |
实施的可行性、必要性,保障条件;近三年开展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研究情况、实践活动等(可另附纸): |
|||||
申请实验区 其它条件 |
|
|||||
审批意见 |
学校签章:
年 月 日 |
主管部门签章:
年 月 日 |
||||
《基于数据支撑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实验区》 项目管理办公室负责人签章:
年 月 日 |
备注:以地方教育主管部门为报送主体的只需在主管部门一栏盖章